新邵县工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
目 录
5. 社会贡献 14
7. 特色创新17
7.1 典型案例18
(一)学校概况
新邵职业中专创办于1986年,是我县唯一一所县政府主办、教育局主管的公立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10271㎡,建筑面积71673㎡,资产总值7720万元。
表1:校园校合情况表
校园 | 校舍 | |||||||
总数 | 生均值 | 总数 | 生均值 | |||||
总面积(m2) | 与上年度增长率(%) | 生均(m2) | 与上年度增长率(%) | 总面积(m2) | 与上年度增长率(%) | 生均(m2) | 与上年度增长率(%) | |
2020年 | 110271 | 0 | 39.1 | -6.01 | 71673 | 0 | 25.37 | -34.29 |
2021年 | 110271 | 0 | 33.6 | -16.37 | 71673 | 0 | 21.87 | -16.01 |
(二)学生情况
新邵职业中专是一所全日制(三年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现在校生3278人。2020年招生1234人,2021年招生1402人,从几年来的招生情况看,招生形式大好。
在校生数,2020年2825人,2021年3278人,2021年在校人数明显上升,在校学生数为历年来最高,学校今年招生人数亦是历史最高。
毕业生数,2020年为819人,2021年828人,与入学时的在籍人数比较,学生的巩固率2020年巩固率97.51%,2021年为97.84%。
学生结构情况,男生占61.4%,女生占38.6%,由于学校的专业主要是加工制造类产业,所以学生性别比例相对失衡。
表2:在校学生结构情况表
项目 专业 名称 | 在校生数(人) | |||||||||
小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
计 | 2020 | 2021 | 变化率 | 2020 | 2021 | 变化率 | 2020 | 2021 | 变化率 | |
年 | 年 | (%) | 年 | 年 | (%) | 年 | 年 | (%) | ||
会计 | 425 | 165 | 197 | 19.4 | 72 | 151 | 109.7 | 81 | 77 | -5.2 |
电子电器 应用与维修 | 334 | 164 | 144 | -13.9 | 46 | 152 | 230.4 | 53 | 38 | -39.5 |
服装制作与营销 | 219 | 77 | 87 | 13.03 | 64 | 75 | 17.2 | 47 | 57 | 21.3 |
智能设备运行 与维护 | 480 | 151 | 229 | 51.7 | 118 | 140 | 18.6 | 126 | 111 | -13.5 |
计算机应用 | 642 | 211 | 248 | 17.5 | 196 | 194 | -1.0 | 241 | 200 | -20.5 |
建筑工程施工 | 431 | 179 | 187 | 4.5 | 83 | 161 | 94.0 | 97 | 83 | -16.9 |
电子商务 | 303 | 120 | 116 | -3.4 | 83 | 108 | 30.1 | 43 | 79 | 83.7 |
汽修 | 405 | 153 | 177 | 14.2 | 100 | 137 | 37 | 125 | 91 | -37.4 |
美术 | 39 | 14 | 17 | 21.4 | 5 | 15 | 200 | 12 | 7 | -71.4 |
合计 | 3278 | 1234 | 1402 | 13.6 | 767 | 1133 | 47.7 | 824 | 743 | -10.9 |
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于2021年更名为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
表3:培训规模:
培训项目 | 培训规模 | ||
2020年 | 2021年 | 变化率(%) |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330 | 160 | -106.2 |
贫困边缘户技能培训 | 176户(616人) | 0 | -100 |
维修电工培训 | 20 | 0 | -100 |
直播带货培训 | 101 | 0 | -100 |
退伍军人培训 | 11 | 14 | 27.3 |
安全生产专项培训 | 0 | 180 | 100 |
网络创业培训 | 0 | 350 | 100 |
创业SYB培训 | 0 | 390 | 100 |
合计 | 1078 | 1094 | 1.5 |
(三)教师队伍
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教职员工173人。
生师比。2020年生师比15.5:1,2021年生师比18.9:1。
双师型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比重2020年为46.7%,双师型教师比重2021年为47.9%。
兼职教师比例。2020年19人,占教师比例为10.44%。2021年27人,占教师总数15.6%。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2020年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00%,2021年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6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00%。
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2020年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为2.47%。2021年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为2.48%;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数据。2020年专任教师高级职称5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30.86%,2021年专任教师高级职称4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27.33%。
表4:专任教师结构一览表
项目 年份 |
|
|
| ||||||
专任教师数 | 兼职教 师数 | 大专及 以下 | 本科 | 研究 生 | 初级及 无职称 | 中级 | 副高 | 正高 | |
2020年 | 162 | 19 | 0 | 158 | 4 | 49 | 63 | 50 | 0 |
2021年 | 161 | 27 | 0 | 157 | 4 | 57 | 63 | 44 | 0 |
(四)设施设备
2011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示范校建设带动了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与2020年度相比教学仪器设备值由2032万元上升至2115万元。纸质图书127583册,生均数由2020年44.1册减至38.9册;电子图书5.4万册,生均数由2020年18.41册减至16.49册。实训实习工位数1360个,比上年增加130多个。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德育教育模式,丰富德育内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增强学生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素养。不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思想,还从入校开始就注重打牢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在教学中一手抓文化素养教育,一手抓专业技能教育,两个方面并重并举,文化课合格率达到94.4%,专业技能因为疫情原因没有抽考;体质测评合格率95.1%,学生职专业精,职业素质大幅提高,毕业率100%。
表5:近三年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专业技能抽查情况表
项目 年份 | 技能竞赛获奖(个) | 专业技能抽査 合格率 | ||||||||||
国家竞赛 | 省级竞赛 | 市级竞赛 | ||||||||||
一 等 奖 | 二 等 奖 | 三 等 奖 | 一 等 奖 | 二 等 奖 | 三 等 奖 | 一 等 奖 | 二 等 奖 | 三 等 奖 | 行政部 门抽查 | 学校 考试 | ||
2019年 | 0 | 0 | 0 | 0 | 2 | 8 | 20 | 2 | 4 | 没有 抽考 | 93% | |
2020年 | 0 | 0 | 0 | 1 | 4 | 16 | 27 | 2 | 4 | 没有 抽考 | 94% | |
2021年 | 0 | 0 | 0 | 0 | 2 | 9 | 28 | 3 | 3 | 没有抽考 | 95% |
(二)学生在校体验满意度不断提高
对于大多数是思想素质差、学习成绩差、经济条件差的职中学生,学校加强课堂管理,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保障人才培养契合职教规律和行业企业用人标准,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企业乐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学生对教学和实习的满意度95.87%。其中,学习满意度94.21%、专业学习满意度95.35%、实习实训满意度93.42%。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95.71%、生活满意度95.46%、校园安全满意度96.55%。
学校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读大专、本科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通过高质量就业或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6.23%。
(三)学生资助落实到位
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把国家惠民的好事做好、好事做实,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2021年春免学费2690人,免学费金额322.8万元,发放助学金金额186.6万元;2021年秋免学费3278人,免学费金额393.36万元,发放助学金金额253.5万元。
(四)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学校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毕业生更高水平就业。毕业生就业条件逐年趋好;薪酬逐年递增;多数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工作时长趋于合理。2021年毕业生数为828人,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98.87%、初次就业起薪4000-4500元(扣除五险之后),2021年828人毕业生中有480人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占所有毕业生人数比为60.38%。
表6: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项目 年份 | 毕业 生数 (人) | 获得相关职业(工 种)资格证书 | 就业情况 | 升学人数 (人) | ||||||||||
就业 人数 (人) | 就业 率 (%) | 对口 就业 人数 (人) | 对口 就业 率 (%) | 就业地域(人) | ||||||||||
人数 (人) | 占毕业生 比例(%) | 本 市 州 | 本 省 | 外 省 | 国 外 | 小 计 | 专 科 | 本 科 | ||||||
2020年 | 819 | 420 | 52 | 287 | 100 | 287 | 100 | 0 | 0 | 287 | 0 | 532 | 523 | 9 |
2021年 | 828 | 465 | 56 | 348 | 100 | 343 | 98.9 | 0 | 5 | 343 | 0 | 480 | 460 | 20 |
(五)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就业处在联系企业用人单位的工作中发现,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岗位迁移能力,要求应聘者能“一人多岗、一岗多能”。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能力的要求,使学生不仅能胜任岗位,还具备较强的职业岗位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花了大功夫。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根据教学大纲、技能标准和合作单位的企业文化、员工素养规范等要求,校企双管齐下,合理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一专多能。学校通过强化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三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一专多能”、“多面手”的更高层次的职业工作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优化调整初见成效
学校开设有会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营销、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施工、电子商务、汽修、美术九个专业,开办了高考班、普通就业班和校企合作就业班三个类型的班级。学校与珠海纳思达打印有限责任公司的校企合作班和与吉利汽车集团开办的吉利汽车合作班成效良好。目前,学校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色鲜明、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专业格局。
(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校企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框架为统领,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能力要求零距离对接,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公共基础课改革:学校狠抓实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按照教育部的课程设置,公共课与专业课比例保持在4:6。学校公共课除开设数、语、外、德育、体育外,还开设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基础、礼仪素质、心理健康、音乐;在高二学年时还会增设就业指导。另外,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并贯穿始终,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开设经典诵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3.课程建设:学校开展广泛的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专业职业岗位(群);召开企业专家及骨干教师座谈会,调整确定专业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导,校企合作,归类整合形成核心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把职业标准融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将生产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我校王紫剑、唐志华等5位老师申报的省中职优质精品课程建设已成功立项。
4.信息化教学:学校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构建了教务管理、一卡通管理、资源管理和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建有室内室外校园广播系统,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的标准教室都配备有电子白板,学校WiFi和监控全覆盖,校园网络实现了1000兆主干,20兆交换到桌面,学校共有856台电脑,师生可以在教室、机房、智能终端访问网络,获取网络教学资源。全体教师配有移动电子设备,教师全部能够利用数字多媒体辅助教学,全体教师都可以运用微课视频、PPT课件等进行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资源,使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融合,形成现代化理念、技术融合的教学范式,教师信息化水平与能力大幅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打开新局面。
5.实训基地:学校全面加强标准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用好国家、政府专项资金,投资285万元,加强美术、汽修、建筑、数控机床,电算财会等专业实训室建设,努力满足规模发展需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学校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资源利用,在稳定、巩固现有基地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逐步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数量,拓展应用范围,加大合作力度。今年学校对原有的校外合作企业进行了认真甄别和筛选,学校将校企合作企业缩减到现在的10家,实现了专业100%全覆盖。这些基地承担着教师实践锻炼、学生短期实训、顶岗实习、校企双方技术开发等多项职能,每年接待学生开展各类实习(训)591人次。学校根据企业需要,派出优秀教师为3家企业开展员工专业培训等对接服务,受到了企业的好评,提高了学校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
6.教学资源建设:学校选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配套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层次选取教材内容,教师不仅要会选用教材,还要善用教材资源,还能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开发课程,根据每个循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条件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状态和教学环境的校本教材。
(三)教师培养培训成效显著
学校健全教师培训制度,继续实施名师工程、人才引进工程,采用国培、省培、市培、校本培训和下企业实践“五级培训”途径,深入落实师德、师能、教育理念、培训考核四项具体内容及企业实践制度,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作用,打造德高、善教、巧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改革创新教师培养、评聘、考核、人事分配等制度,采取个人自评、专业组互评、学生测评三位一体评价考核机制,将教师教学、管理实绩和科研成果等列入重点考核范围。建立各级各类大赛指导教师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表7:教师培训情况表
培训 项目 年份 | 国家级和出 国培训 | 省级培训 | 市级培训 | 校本级培 训 | 下企业实 践 | 合计 | ||||||
人 次 | 经费 (万 元) | 人 次 | 经费 (万 元) | 人 次 | 经费 (万 元) | 人 次 | 经费 (万 元) | 人 次 | 经费 (万 元) | 人 次 | 经费 (万 元) | |
2020年 | 13 | 12 | 13 | 7 | 27 | 5.5 | 328 | 7.84 | 22 | 3.92 | 403 | 36.26 |
2021年 | 18 | 16 | 13 | 7 | 22 | 4.4 | 323 | 7.75 | 20 | 3.56 | 396 | 38.71 |
(四)诊断改进制度日臻完善
1.教学管理:学校明确教学工作目标,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系统,明确职责范围,保证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运转。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每天安排专人每节课查课,检查教师、学生上课情况,对不认真上课和学习的教师和学生提出量化打分处理,教研组长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教研、教导处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笔记、业务学习、作业批改等情况,并在总结会上进行公布,促进教师努力工作。
2.学生管理:学校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考核评比责任到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学校抓好学生干部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在政教处、团委及班主任的精心组织下,学校形成了班委会、学生会、宿管会三支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学生参与管理条例、量化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在班级、学校、宿舍的学生常规管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抓好迎新、入学教育和军训工作,上好入学第一课。学校各部门分工协作,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学校环境、专业发展、学生管理制度、职业规划有了初步认知。学校深入开展“经典引路,细节育人”特色德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3.财务管理:学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建立完善了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新邵职业中专校财务管理制度》、《新邵职业中专校采购办法》、《新邵职业中专校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新邵职业中专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等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使用流程和审批制度,专项资金严格按照文件规定使用,学校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并设置了单独账簿进行明细核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所有纳入政府采购的支出项目,均按照规定经过招投标、集中采购等规范程序进行。
4.后勤管理:学校后勤管理始终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思想,以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强化自身建设,细化常规管理。学校建立、健全《总务工作管理制度》、《学校经费开支制度》、《学校资产管理制度》、《食堂内部管理制度》等。总务处以制度为保障,使后勤各项工作有法所依、依章行事。为了便于开展好后勤工作,学校根据总务工作繁杂、细琐、临时性、突发性、任务多的特点及后勤工人少的实际困难,制定了《后勤工作管理条例》、《总务主任岗位责任》、《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学校水、木、电等工种岗位责任》等岗位职责,总务处人员实行内部谁分工、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
5.安全管理: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不断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学校成立安全领导小组,与各部门签订安全责任状。学校制定了“新邵职业中专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每年进行防火、疏散等演习,并定期对教师、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安全教育“九有”,学校在做好上级布置的集中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基础上,还不定期检查防火、防盗、防事故隐患。对安全通道检查、设施配备和检修等等责任落实到人,相关人员及时巡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并作好检查及处理记录。加强对保安工作的管理,落实保安工作责任制,完善护校队建设和安全巡逻工作机制,实行24小时巡查制,要求对重点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并认真作好记录。落实门卫制度,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评选“平安班级”、“平安家庭”,实现零安全责任事故。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稳定,创建平安校园。
7.管理队伍建设:学校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作用,突出以激发教职工创造力和增强敬业精神的管理机制为核心,在校长肖益华同志的带领下,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促进学校加强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全面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效率和办学质量。
8.管理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引领学校组织变革、管理和服务创新。学校实施教务管理、资源管理、网络教学、一卡通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学校还通过QQ群、微信群等,推广各移动端应用,进一步拓展了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范围。
(五)特色德育奠基出彩人生
1.德育课实施情况: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重要育人功能。凝练具有职中特色的办学理念,重新提炼了学校的“三风一训”,并在师生中广泛宣传,使之深入师生心中。推进校园美化建设任务,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石头文化”,通过传统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营造体现职场氛围、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学校结合毕业典礼、升旗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经典引路,细节育人”特色教育,开展特色鲜明的最美学生等最美系列主题教育和评选活动;结合技能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等,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
3.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全校共12个团支部,团员360人,团学比例为11.0%。校团委积极探索职校学生成长规律和团学工作规律,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主导作用,将共青团活动融入到德育教学体系,提高团员青年全面发展意识;本年度全校各类志愿者服务累计9次,提高了团员的先进意识。据统计,全校66个班级,1098人参与到学雷锋活动当中;定期组织各种理论学习小组和团学干部座谈会,了解学生心声,着力解决学生的突出问题,让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提升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带领团学干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学雷锋日,组织我校20余名师生赴县城湾田广场,开展为市民义务维修电饭煲,电风扇,电吹风,电热水壶等小家电服务;3月下旬,带领学生代表到李芬烈士墓开展缅怀英烈活动;4月下旬,带领学生代表到湘西南特委旧址开展学党史主题团日活动;在邵阳市第29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组织我校50余名师生参与礼仪队及志愿者服务,获得大会组委会和参赛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我校团委也为学校争得很多荣誉,2021年4月,我校代表邵阳市参加湖南省最美中职生建制班合唱比赛展演,荣获一等奖,我校荣获湖南省优秀组织奖;在全市学习百年党史,书法绘画手抄报大赛中,我校荣获银奖两项,铜奖一项,优胜奖十项;在新邵县红色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中,我校学生代表荣获二等奖。通过一系列活动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六)党建工作成果显著
学校党总支现有党员63名,占教师总数的36.4%,现有入党积极分子6名,共有4个党支部。学校党总支严格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坚持学习与实践同步,加强了全体党员的政治学习,党员参学率达到100%。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响应县委号码,认真组织开展“星期一夜校”活动。学校党总支还开展了创新性工作,如党员金点子建议等活动,学校党建工作成为了县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亮点。12位同志被评为学校优秀党员,5位同志被评为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县优秀党建工作者,我校党总支被评为县优秀基层党组织。
四、校企合作
学校先后与吉利汽车、珠海纳思达打印有限公司、芜湖德善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奇瑞汽车、长城开发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等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现已成为多家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弥补专业教学的不足,加速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2021年4月份及2021年10月,学校组织学生去安徽省芜湖市德善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长城开发、格林精密仪器等公司参加阶段性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
表8:学生实习情况
企业 年份 | 安徽奇瑞汽车 | 粤海华南物流 | 珠海纳思达 | 宁德上汽 | 芜湖德善数控 | 深圳普联 | 深圳比亚迪 | 长城开发 | 格林精密仪器 | 宁波吉利 | 广东科慧 |
2020年 | 0 | 0 | 11 | 25 | 22 | 36 | 0 | 0 | 0 | 55 | 11 |
2021年 | 40 | 46 | 15 | 24 | 55 | 26 | 57 | 57 | 53 | 44 | 0 |
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我校建筑专业参与了湖南省建筑类教育集团,探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营造更好的合作氛围,为推进“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奠定扎实基础。
五、社会贡献
学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荣获湖南省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职业院校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利用专题网站等载体,展示学校建设成果,宣传职教大发展。本年度,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被《华声在线》、《邵阳日报》和《新邵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69次。学校用自己的品牌赢得了社会的信赖,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一)瞄准经济发展,培养优质人才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招生工作成效明显,办学规模保持稳定。学校与宁波吉利、上汽集团宁德分公司等单位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5份,为就业开创新渠道,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急需高技能人才支撑。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
(二)开展培训服务,助力文化传承
1.培训服务:学校是省“职业院校免费培训农民工百校行动”培训学校之一,学校依托专业优势,突出技术培训服务功能,利用学校设备和师资资源,发挥实训基地优势,为服务“三农”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一系列“送科技下乡”、技术分队服务农村、派发技术资料等活动。本年度,学校开展送科技下乡3次,技术分队下乡服务2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100余份,对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邵县是个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83万人。人多田少,同时又是移民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繁重。为此,学校设有培训部,承担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移民培训等培训任务。2021年,我校以电子商务、计算机等专业为依托,开办短训班9期,共培训1094人次。
2.技术服务。学校成立了应用技术研究领导小组,建立了应用技术咨询、推广机制。一是与安全生产与管理监督局合作,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培训;二是与我县人社局合作,开展网络创业培训和创业SYB培训,共培训740人次左右;三是建立了定期开展应用技术咨询和推广工作制度。分专业经常性开展活动,如电商专业的开办自己的网店技术培训得到了县内从事电商行业人员的高度评价。
(三)共享发展成果,乡村振兴工作成绩初显
为巩固新邵精准扶贫成果,切实贯彻“六个精准”的工作要求,根据县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部署,我校立足专业优势,对口帮扶迎光乡长兴村和上沙溪村两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进展。今年学校投入帮扶资金6万余元,帮助两个村的乡村振兴项目顺利度过难关。
六、举办者履责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围绕“创建湖南省卓越职业学校”的工作目标,紧扣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工作核心,通过采取“立足项目,强化基础建设;做实中职招生工作,确保招生规模”等有效措施,促进了学校建设的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一)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学校发展,对学校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为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学校的教学实习环境得到改善,教师教学质量得到
提升。
表9:经费情况表(单位:万元)
来源 年份 | 财政经常性拨款 | 财政项目拨款 | 财政免学费和助学金补助资金 | 举办者投入 | 合计 |
2019年 | 1200 | 500 | 1007.36 | 320 | 3027.36 |
2020年 | 1230 | 510 | 1009.76 | 320 | 3069.76 |
2021年 | 1240 | 600 | 1156.26 | 320 | 3316.26 |
(二)政策保障持续给力
1.严格招生纪律。2021年,县教育局根据县委、政府要求,出台文件严格实行阳光招生制度,严格控制普高招生计划,严格禁止普高学校招收择校生,这些措施的实施,较好地控制了普高发展规模,扩大了中职招生比例,协调职普比,为学校规模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大职教经费投入。县财政按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规定城市教育附加不低于30%足额用于新邵职业中专建设,同时设立职教专项经费,按全县总人口人均1元设立职教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县职业中专的重点项目建设。县政府在确保国家助学金足额发放到被资助学生手中的同时,还安排专项经费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共安排扶贫助学专项资金35000元,学校有贫困学生 63人享受了此项救助金。
3.部门支持教育发展。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扶持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没有向职业学校收取调节基金,无乱摊派经费和乱罚款等现象。
七、典型案例
优秀青年教师陈瑛
陈瑛老师,女,2009年毕业于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专业,当年9月即进入新邵职中担任音乐教师,2010年9月加入校团委担任干事职务,2019年3月被任命为校团委书记,是一名在校内以至县内深受赞誉的优秀青年音乐教师。
陈瑛老师作为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人物,她身上有非常多的优点值得同事们学习。
一、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养过硬。陈瑛同志在大学时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直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始终努力奋战在教育第一线。多次获得邵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新邵县优秀共产党员,新邵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为新邵县“爱岗敬业最美家庭”,新邵县优秀巾帼志愿者,2021年被评为邵阳市红色故事优秀宣讲员。2021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新邵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2021年10月,被推荐为县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虽然各项荣誉加身,但她始终坚定信念、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保持着对于职业的敬畏感,同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修养、提升境界,谨记为人师表,积极维护师道尊严。
二、理论基础扎实,教学成绩突出。教育教学工作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职责,陈瑛老师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都担任10至15个班的音乐教学,加上校团委繁琐细碎的工作,还要组织学生训练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但她却能把工作做的游刃有余。在课堂上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为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她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武,2017-2018年分别荣获职业院校中职组教学比武国家级一等奖、省级第一名以及市级第一名;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省市县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红歌独唱、才艺展示、朗读者大赛、演讲比赛以及文明风采活动等,荣获省二等奖二项、省三等奖一项、市一等奖五项、市二等奖两项、市三等奖一项。由于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邵阳市骨干教师、新邵县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年纪虽轻,却已跻身高级教师行列。
三、道德情操高尚,仁爱之心凸显。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她始终坚持只有无私的爱,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她积极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使用“四多四少”情感工作法,把“五心”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因此她的班级管理工作一直处在学校先进行列。同时,担任团委书记期间,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大力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综合素养。近两年在省市县各级主题教育活动中个人屡次获奖,并为学校争得省优秀组织奖、县优秀组织奖等荣誉,学校团委被评为邵阳市五四红旗团委,连续多年被评为新邵县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教书育人,是一件细水长流的活,虽然她已获得了诸多荣誉,大家也都认为她已经非常优秀,但她从不自我满足,一直在往更好的方向努力。她始终坚信:身为教师,就该散发光热,腹有才学,方能润物无声。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近年来,学校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
1.编制严重不足。基于我校目前的在校生数,根据《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湘编办〔2009〕22号)以及《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管理办法》(湘教发〔2020〕15号)文件规定,我校教师编制应不少于269人,目前缺编269-173=96人。且根据国家1:1普职分流的政策,我校的在校生将会越来越多,而因为缺编带来的问题亦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2.对职业学校整体投入还不足。随着学生规模的急剧扩大,我校已有的教寝室及相关的教学设备已呈现捉襟见肘的态势,且已有的教学设施多为上世纪所置,老化现象非常明显,要保证学校健康有序的运行,仅近几年的国家项目资金的投入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改进措施
1.学校继续围绕产业发展,重视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形成大课程观,为教师课程开发提供足够支持,促进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瞄准国家推进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要求,制定激励措施,细化要求,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参加生产性实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含金量,增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2.积极跟上级主管部门联系,争取解决专业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短缺问题,另外还要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项目和国家专项资金,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新邵职业中专2022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doc